红杏最新发地布地址2023_红桃tv入口3秒自动进入_亚洲成品1688进入

|
  服务热线    400-0737-400
旗舰店

中国面条的加工技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2日 14:17

面条加工技术

中国面条可分为传统面条和现代面条两类。传统中国面条为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反复拉扯,用擀面杖擀平,然后用刀切成面丝。现代面条则是采用机器大规模生产,设备包括初级加工单元和次级加工单元。机制面条的初级加工步骤包括搅拌原料,松弛面絮,将面絮压成两条面带,再把两片面带复合成 一条面带,通过一系列压辊机,将面带逐步压薄,然后切成面丝。在次级加工工艺中,根据面条种类要求,新切的面丝被进一步加工处理。

1 传统面条

中国制面技术逐渐形成了三种方法:(1)是拉伸法,这是对充分混合熟化的面团进行反复拉伸而成的;(2)擀压法,是对面团反复擀压或碾压成片后经切条而成;(3)是挤压法,它是将面团放在压模中受压通过模孔成型的一种面条。

1.1 拉伸法制面技术

拉面在我国各类面条中质量最好、烹调特性最佳,历代都称为“席上珍品”。空心拉面曾为北宋皇帝的贡品。

1)福州龙须面的制作

福州龙须面,又称线面,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拉面,至今已有800 多年历史。原料多以富强粉,辅以食盐、甘薯粉、食油、碱和鸡蛋等,产品一般细度为0.7 毫米、长度190厘米,一般每100公斤面粉可拉线面120公斤。

和面是生产的第一步骤,需加盐6~10%(依生产季节不同而异,冬春季为5~7%,夏秋季为8~10%)和加碱0.04~0.07%。和面时的加水量为55~60%,水要分批加入,揉匀后用湿布盖好,熟化1小时。之后将面团揉成圆团形,放在大陶盆中自然发酵20~30分钟,然后在操作木板上划成长条,用手沾油揉成直径为2~2.5厘米的面团,再放在大陶盆内发酵20~30 分钟(俗称“搓油条”)。用于搓揉油条团,边搓边撒些甘薯淀粉,搓成直径为5~7毫米的粉条,再静止自然发酵数十分钟(俗称“搓粉条”)。将粉条绕在两根33厘米长的竹筷上,每筷55~ 60根面,串好后再放在发酵柜内静止2小时,要平挂以使之垂长。取出两根面筷,一根固定在特制的面架上,另一端用手拉,反复拉长,直拉到190厘米长,直径为0.7毫米止。自然晒干即成,也可机械烘干,但通常用晒干法。

2)江苏空心拉面的制作

江苏泗洪县的空心拉面,实际上并非空心,只是因和面时长时间的充分揉合使得面团中含有较多的空气而呈微孔状。空心拉面的制作工艺与龙须面有些相似,主要步骤有:和面(10~ 15分钟,水50~60%,食盐3~7%)→切条(将面团摊开,切成厚30mm、宽 30mm的面团条)→搓条(搓成直径为12~15mm的圆条)→搓油条(盘在面盆上,盘一层涂一层油,静置20~ 25分钟)→上竿绕条后放入醒面箱内醒面30~60 分钟→拙面(在麻墙,即水泥砂浆刷成的坑坑洼洼的墙上拉成长度为40~50厘米)→拉面(拉至所需的长度)→烘干或晒干。

3)四川中江拉面的制作

四川中江拉面也是一种中外驰名的面条,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种拉面细如头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风味独特,回锅如新。其制作工艺如下:

和面(面粉50公斤,清油0.3~0.35 公斤,食盐0.35~0.7公斤,水30公斤),静止熟化 20分钟→划条(面团放在面板上搓成方形,划成10条,搓圆擦上清油),静止1小时→抻大条(搓成直径为3厘米的大条),静止7~8 分钟→抻小条(在面板上放扑好粉2~2.5公斤即面粉、淀粉各半,特大条搓成直径为1厘米的小条),自然发酵4小时→上竹 (用两根竹筷将小条拉成20厘米左右,马上放入面槽内吊起,每根面竹1厘米长,盏上草席,自然发酵1~2小时)→扑粉后拉至80厘米长,再吊在面槽内自然发酵1~4小时→拉面(将一端竹杆插在面架上,另一端反复拉至160厘米左右,中间增一竹杆后继续拉至所需长度)→晾晒1~2小时即为成品。

4)即煮拉面的制作

上面三种拉面均是干制后再食用,下面这种产品则是拉好后马上放入沸水锅内煮熟,适合现做现烧现吃,因此制作要简单很多。

主料是面粉2500克,辅料有水1400克,盐1.5克、碱5克。制作时,先将白面与盐一并放入盆内,一手浇水一手和面,打起穗子揉好后加水作软,醒发后加上些碱水,揪出约1.5公斤重的面块,用双手拉长再并回成麻花形,这样反复抖拉7~8 次(拉面的姿式是骑马式,两臂夹腋用下胳膊抖拉,长度不超过2米,双目平视),待面拉均匀后,上案用干粉滚匀,双手各执一端抖拉撑长,再上案由单条并双条,反复拉6次,到64根,边拉边滚面粉(炒面一般拉32根)。下锅时一手执两头,一手执中间拉长,把面的头尾揪断入锅煮熟即可。

5)福建棋子面的制作

福建棋子面,是一种著名的拉面片。其制法是,将盐水和好的4公斤重面粉的面团(用盐量与福州龙须面相同)用擀面杖压平后,放在两根悬架着的竹杆上。然后用手工将面团向四周逐渐拉抻,随着面积的增大逐渐增加竹杆,最后将面团拉抻成有10平方米大、厚薄均匀且透明的面片,晾晒后均条。这种面条供老弱病小孩产妇食用,特别容易消化吸收。

6)云南长寿面

一根面,又称扯扯面,长寿面,在唐(南诏)时期在大理各族民众中兴起,是一道传统的巍山民间小吃。顾名思义,一碗面由一根组成,做法要比普通面条要复杂的多得多。一根面的面粉由精选的几种不同的面粉调成,后将一个大的面团揉成纤细均匀的一根,盘在面盆上“醒”三至五小时方成。最复杂难度最大同时也最关键的环节便是盘面,面要足够有韧劲否则中途便容易断掉,这便是检验之前的发面是否做到位了。盘面时由于面相互之间会黏在一起,所以要在拉的同时抹上香油,同时要注意每段面是否均匀粗细。面条很有嚼劲,韧性十足,再加上别有特色的“帽子”(即配料),黑木耳或野生菌,花生米,酸豇豆,红烧牛肉或焖肉切小块制成。面汤味浓郁,一碗一根吃完的感觉也很是痛快。

 

 

7)河南烩面

1.2 擀压法制面技术

通过擀压法的制面术,应用最为广泛且工艺也最为成熟,大宗供应的挂面和方便面都是用这种方法制得。

1)手工挂面的生产工艺

挂面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有圆而细的,也有宽而扁的,主要品种有普通挂面、花色挂面手工挂面等。目前,挂面已形成主食型、风味型、营养型、保健型等共同发展的格局。挂面因口感好、食用方便、价格低、易于贮存,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

挂面生产通常是将生鲜面挂在阳光下或者在特制的具有控温控湿的干燥室内干燥,将水分降低到大约 10%~12%。在中国,挂面可谓历史悠久,在元代开始有了挂面的生产,当时主要采用太阳晒干。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均为大量的手工制作挂面,仅少数采用机械制作。发展到今天,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各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面条,是经过多道压辊压成面带,切条后利用低温或中温保湿较长时间烘干而成。全干燥时间一般为48小时;另一类是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方通心面,是在高压下用挤压机挤压成条再经中温或高温烘干而成。这两类产品都起源于我国。

2)刀切面的制作工艺

刀切面也是我国一种著名的制面技术,其制作原理是,将和好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再用刀切条即是湿切面,晾晒后即是干切面。驰名中外的湖北云梦鱼面,就属于这种面条。云梦鱼面的生产,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云梦鱼面的制作方法,是采用鲜鱼 (青、鲤或草鱼为佳),除去内脏、鱼鳞、头尾和骨皮外绞成肉浆,之后与面粉、豆粉、食盐和碱等搅拌和面,压成薄片(每张180~200克,厚度为1毫米),之后上甑蒸熟,取出摊凉后折叠切丝,晒干装盒即是干鱼面。

3)油炸伊府面的制作工艺

伊府面与现在的方便面有些类似,早在清朝时期就已出现。制作时,将面粉与鸡蛋(2:1)加水混匀压片制成刀切面后,放在开水中煮成七分熟时捞出沥去水分,分成100克一团,稍冷后逐个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滤去余油冷却后装入塑料袋内,同时放入佐料小塑料袋。佐料的制作是,将猪油150克放入锅内煮沸,用葱、姜丝炒锅,随之放入切碎的虾米炒一下,冷却后分成10份,与肉松混匀装入佐料袋中,每袋 25 克,加热封口即是。这是目前的包装油炸伊府面,食用方法与方便面相似。古时一般将金黄色炸面(不经包装)再用鸡汤煨软,盛在盘内浇上用海参、虾仁、玉兰片和鸡汤等做成的小浇头。

1.3 挤压法制面技术

这类面条以通心面最具代表。通心面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意大利而流行于全世界的面制品。根据所用原料不同,通心面常有传统和非传统的两种。传统通心面是以杜伦小麦磨制的粗粒粉为原料经和面、挤压和干燥而成;非传统通心面又分两种,一种是以普通小麦磨制的粗粒粉或面粉为主要原料制的,另一种是用除小麦以外的谷物或各类种籽粉为原料。

从外型上看,通心面主要有长条实心、长条空心、螺旋状、短弯状、贝壳状、几何图形状和片状等品种。以商品角度来讲,又有干制品、鲜制品、冷冻熟制品和方便熟制品之分,有的还配有一定量的鸡蛋、番茄汁和蔬菜汁等以组成各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食品。

1)通心面

通心面的生产原理是,将原料与水混匀后送至第二和面机进行真空处理,以排去包含在面团中的空气;之后将面团送至螺旋挤压器中,向模板一端推送强迫通过模孔即形成各种形状的湿通心面,经干燥切条后包装即是终产品。

传统通心面的原料杜伦小麦为四倍体,染色体28条(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42条);其籽粒很硬,蛋白质含量为14%,蛋白结构及蛋白与淀粉之间的相对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决定它特别适合于磨制成粗度为350μm以下的粗粒粉制作通心面。同时,由于多数杜伦小麦胚乳中所含类胡萝素比普通小麦高出一倍,而且破坏色素的脂氧合酶的活性较低;因此,用杜伦小麦制作的通心面外观呈光亮琥珀色的半透明状。

和面,挤压和干燥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三大关键。和面操作通常是用高速双轴和面机完成的,双轴各以相反方向旋转以防止形成大块的面团,和面水温不应超过32~35℃。

从和面机出来的面团由螺旋喂料器送至挤压成型机,挤压机内部的螺杆迫使面团通过位于挤压机末端的成型模板;模板面上的切刀决定挤出产品的长度,当然也会影响产品的形状。短制品通心面常用装有旋转切刀的圆面模板,旋转切刀掠过模板表面而切断通心面,长条制品则多采用水平模板。

干燥是通心面生产过程中最关键又最困难的一环,它将湿面水分含量从31%,降至13 %以下。现多采用大型连续式干燥机。目前最常用的三种连续干燥法是:低温干燥法,高温超高温干燥法和微波干燥法。

干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预干燥、主干燥和冷却,一般在第一和第二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例如在第一阶段,长通心面的烘干时间为40~60分钟,温度循序上升至75~78℃。在特高温干燥系统中开始的温度很高,甚至达到100℃以上。

2)非传统通心面的生产技术

非传统通心面原料中蛋白含量低,面团品质差,因此可添加些动植物蛋白以增强面团的网络结构。可添加的植物蛋白有大豆、豌豆、蚕豆或其它豆类种子粉,浓缩蛋白或分离蛋白,可添加的动物蛋白有乳清蛋白、酪蛋白、奶粉、鱼蛋白,血蛋白甚至微生物蛋白,其中以大豆和鸡蛋最常用。

在这种面团中使用添加剂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添加剂中有的能与蛋白发生作用而使面团网络结构更易形成,有的能抑制淀粉吸水而使产品烹煮时不会大量吸水而影响其烹煮品质。如单甘酯与直链淀粉复合,在烹煮时它能阻止淀粉溶于水中;类似的添加剂有卡拉胶、藻酸盐、植物胶、脂肪酸、抗坏血酸及一些盐类。此外,面团的湿热处理和烘干温度的提高也能改善非传统通心面的品质。

3)饸络面

2 现代面条

根据不同加工工艺,可将绝大部分面条简单分为七大类:生鲜面、挂面、方便面、预煮面条、冷冻面条、蒸面以及冷冻干燥面。

2.1 生鲜面

生鲜面是面条的最初形式,是没有经过二次处理的面条,含水量为 32~38%,主要包括中国生鲜面 (含盐的白面条)、日本式白鲜面 (乌冬面),以及黄色的含碱生面条。中国生鲜面典型配方为每100g面粉中加水28~32g、盐1~2g;日本乌冬面典型配方为每100g面粉中加入水32~40g、盐2~5g;黄色含碱生鲜面每100g面粉加水28~34g、盐1~1.5g,另加入K2CO3 Na2CO30.5g

不同种类生鲜面的区别有:(1)颜色不同;(2)原料不同;(3)日式的口感、筋度要比中式的更好一些;(4)含碱生鲜面煮面时大部分碱成分留在煮面用过的面汤中,致使面汤不能食用等。

生鲜面条的一个最重要质量特性是诱人的色泽和光滑的外表。日本乌冬面大概通常呈白色或乳白色,煮熟后面条口感柔软,有弹性,表面光滑。这些优点是由于乌冬面制作时使用的面粉主要用半软麦磨成,并且通常添加面粉质量 5% ~ 15%的马铃薯或者木薯淀粉,以改进煮熟面条的弹性和滑口性。半软麦面粉具有低蛋白质含量、低灰分 、淀粉破碎率低以及色度好的特点;中国的生鲜含盐白面条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普及,生鲜面条生产技术虽然早早就研发出来,但是将市场上的传统手擀面条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历史却并不久远。中式生鲜面主要特点为色泽洁白透亮(或淡黄色)、煮熟后不糊、不浑汤、口感不粘、不牙碜、柔软爽口、有弹性、韧性、光洁透亮等。中式面条虽然没有日式的口感、筋度好,但更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为此,依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对黄碱面条来说,质量好的面条应该呈现亮黄色,不能有任何黑点或者变色, 咬起来易断,有筋道,经嚼且有黏弹性,一般使用中高蛋白质含量,并且低灰分的硬质小麦粉。日式中华面即新鲜黄碱面中通常添加面粉质量 1%~2%的酒精,用作防腐剂。

生鲜面只有一天到几天的保质期,这取决于包装用材料和贮存的条件。它们通常储存在冷藏条件下,以减少多酚氧化酶引起的褐变和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保质期。

生鲜面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食盐或者碱盐溶液搅拌 10~15 min面团松驰(15~30 min面带的形成与复合面带熟化(15~30 min面带压延成预定的厚度在面带的两面撒上淀粉将面带切成预定的宽度和长度灭菌称量包装储存在冷藏室生鲜面条。

2.2 挂面

制挂面所用原料面粉的质量要求较制拉面的低很多,其面筋含量26~28%,灰分0.55~ 0.7%。和面时的加水量为35%左右;食盐的添加量为2~3%;有时还添加碱0.05~0.2%。和面时间夏天5~6分钟,春秋为7~8分钟,冬天为10~15分钟,之后静止熟化10~15分钟。然后让散碎的面团通过两个大直径的辊筒之间压成约10毫米厚的面片,再将面片用轧薄辊连续压延7~10道,达到所要求的厚度(1~2毫米)后通过一对切割槽辊筒进行切条。狭槽辊筒排列成槽对槽运转,因此切割出的面条断面呈长方形与正方形;当然可通过更换切刀形状生产出圆形、半圆形截面的面条。同号切刀切出的面条,方形比圆形烹煮的时间要短些,因为方形面条的表面积较大。

面团的压延作用是在同一个方向上进行,面筋纤维沿压延方向排列成束;这种排列使得面条的强度沿其长度方向增大,而不是沿宽度方向增大。在小规模生产中只有单辊压面机进行反复压延,但在大中型厂中都配备多辊压面机进行连续压延加工。加压的强弱与面筋网络结构的进一步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在压力达到某一限度之前,则压力越大越能促进面筋网络的形成;但对面带作急剧的过度压缩会使面带中已形成的面筋结构受机械破坏,所以轧片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压延比率。我国目前应用的比较合理的压延道数是7道(复合二道),压延工序对面条的食用品质影响很大,压得过紧会使面条不易煮熟,压得过松煮面时溶出物多表面粗糙,它们都会影响到面条的食用价值。

挂面的烘干分三个阶段:预烘干、主烘干和终烘干,预烘干水分由33%降至27~28%,主烘干再降至17~18%,终烘干最终降至14%以下。目前我国大多数挂面厂是采用低温长时间隧道式烘干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易断条;但因烘干时间长面条容易酸败,同时面条蒸发的水蒸气易积聚在烘房顶部凝结成水滴落下来,会影响成品的终干燥,这时可通过鼓风机及时吹风排湿来解决。

挂面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盐或者碱盐溶液搅拌 10~15 min面团松驰(15~30 min面带的形成与复合将面带压延成预定的厚度切丝,切断,上杆预干燥 15~25 ℃60%相对湿度,30~60 min干燥 40 ℃70~80%相对湿度,6 h冷却 (到室内温度)剪切到规定的长度包装挂面成品。

其他干燥方法包括低温干燥和高温干燥。低温干燥法需要 2 d 的时间,干燥的面条颜色白、风味佳,而且口感与生鲜面相似;高温干燥法只需 2~3 h,并且经常使用隧道干燥设备,但是煮熟面条的咬感偏硬。和面、干燥过程是挂面生产的关键工序。和面过程中,小麦粉与水作用形成面筋网络,进而形成面团,和面效果对干燥工序和产品质量均有重要影响。干燥工艺影响干燥特性和产品质量,干燥参数的不合理会造成潮面、酥面、劈条、断面、能耗升高等一系列问题。

2.3 方便面

方便面,又称快餐面、泡面、杯面、快熟面、速食面、即食面,南方一般称为碗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广义上是指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狭义的方便面上通常指由面饼、调料包及油包组成的销售成品,市面上以袋装和杯或碗装居多。安藤百福在1958年发明方便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旅行需要,方便面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简易食品之一。

方便面分为两大种:油炸方便面和热风干燥方便面。油炸方便面由于其干燥速度快,糊化度高,面条具有多孔性结构,因此复水性好,口感好,更方便。但是由于使用油脂,也会有容易酸败和成本更高的缺点。热风干燥方便面是将蒸煮后的面条在70~90℃脱水干燥,因此不容易酸败氧化,保存期长,成本低。但是由于干燥温度低,时间长,糊化度低,使得面条内部多孔性差,复水性时间长且复水性差。

在生产油炸方便面的过程中,成波纹状面线在进入蒸汽通道之前先在表面喷水,然后在 98~100 ℃的蒸面机内蒸 2~3 min。蒸面以后,旋转刀片将波纹面切断,然后对折,形成双层面块,在面块上喷洒清水或调味料水,然后装入方形油炸面盒,或者将蒸过的波纹面线拉直,在表面喷洒清水后定量切断,然后装入杯形或碗形油炸面盒。油炸机中面块在140~160℃的热油中炸 1~2 min。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内部水分被迫向外表迁移,因此蒸汽的形成给面条产生多孔海绵状结构,最终,面条内的部分水分被油取代。油炸方便面的含水量为 2%~5%。面块在油炸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小孔,它们成了面条在热水中复水时加速水迁移的渠道。因为油炸面条表面有一层油,所以它们在热水中容易分开,不会粘到一起。在食用前仅需在热水里煮或泡 3~4 min 即可。

1)油炸方便面

油炸方便面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盐或者碱盐溶液搅拌 10~15 min20~30 ℃面团松弛 5~10 min面带形成与复合压延压薄切丝,起波纹洒水蒸面(98 ℃以上,2~3 min风扇冷却

切断,对折成双层面块 70~120 g洒清水或调味料水装入方形油炸盒用风扇除去多余的水油炸 140~160 ℃1~2 min倒出面块沥油冷却在面块上投放调味料包密封包装用聚乙烯薄膜塑料袋包装袋装方便面;

②拉伸面链洒清水定量切断装入杯型的油炸盒油炸 140~160 ℃1~2 min倒出面块沥油冷却装入杯中在面块上投放调味料粉或料包热密封杯盖用聚乙烯薄膜外包杯子在热隧道内收缩薄膜外层硬纸板包装杯装方便面。

非油炸方便面的生产过程是先让波浪形面条在98~100 ℃的温度下蒸 2~3 min,然后在 70~90 ℃的强热风干机中干燥 30~45 min。这里用的干燥温度比前述的常规干面条要高,而且干燥时间短。非油炸方便面的含水量一般少于 12%。

2)热风干燥方便面

热风干燥方便面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盐或者碱盐溶液搅拌 10~15 min20~30 ℃面团松弛 5~10 min面片形成与复合压延压薄切丝,切断洒水蒸面 (高于 98 ℃2~3 min用风扇冷却定量切断,对折热风干燥 70~90 ℃30~45 min用风扇冷却在面块上投放调味料包包装非油炸方便面。

2.4 预煮面条

预煮面条是指将面条切成预先确定的重量,然后将其分开或放入传送带上的篮子中通过煮沸的水浴。煮沸后,立即将面条浸入冷水中,多余的水从面条表面流出,之后将面条涂上油以防止其粘连。通常将预煮面条分为半熟面和全熟面两类。

1)半熟碱面

东南亚的福建面和台湾的油面都是代表性的半熟含碱面。福建面是马来西亚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分为槟城福建面与吉隆坡福建面,在其他地方一般称为虾面 (Har Mi)。这两款福建面虽然由来与风味不同,但其中还是有共同点,那就是黄面与福建人。因为它们独特的碱味和方便的食用性,使这类面条很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这种面条通常在室温下保存,但因为含水量高而易变质,所以必须在 24 h 内食用。

半熟碱面是用面粉 100%)、水 32%~35%)、盐 1%~2%) 和碱盐 0.5%~1.0%) 生产的。加水量是由面粉类型、和面机和制面机决定的。碱盐(碱水)通常是碳酸钠和碳酸钾的混合物。碱盐会对面条产生特殊风味,也影响面条的质构;另外还使黄酮从面粉多糖中分离出来,从而使面条变得更黄。面团 pH 值越高,黄色越强烈。通常用于生产半熟碱面的面粉是用硬质或半硬质小麦磨出的,其蛋白质含量为 10%~12.5%,灰分低于0.50%。半熟湿面的品质要求包括,色泽呈亮黄色,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变黑或褪色,有咬劲、耐咀嚼,并有一定的弹性。

半熟碱面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碱溶液搅拌 10~15 min面团松弛 15~30 min面带形成与复合面带熟化 0~40 min压延至预定的厚度 1.2~1.8 mm切丝 (宽 1.5~1.7 mm煮面 45~60 s凉水浸泡 1~2 min用风扇吹去而条表面多余的水用旋转刀切成预定的长度 2%的植物油混合均匀称量包装福建面。

2LL面条

LL 面条是完全煮熟的面条,并经过了蒸汽灭菌处理。大致生产过程是先将新鲜面条在水中煮10~15 min,接着用流动水冲洗并冷却,然后将面条浸泡在有机酸稀溶液中,再进行包装和蒸汽灭菌,灭菌时间为 30 min。酸的种类和浓度、酸溶液的温度以及浸泡时间对面条产品的酸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LL 面条的保质期通常要求是室温下 6 个月以上,为了控制耐热细菌的生长,必须将调节 pH值和蒸汽灭菌二者并用。要想获得更长的保质期,煮熟面条必须浸泡在 pH 3.8~4.0 的有机酸溶液中,而且包装后的面条须在 95 ℃的蒸汽中加热 40 min。有机酸和甘氨酸一起使用可以有效增强防腐效果。

大多数 LL 面条都是乌冬面,只有少数是日式中华面。LL 乌冬面通常由100%的面粉、32%~34%的水和 2%~4%的盐制成。乌冬面面粉的蛋白质含量为8.5%~9.5%(14%湿基),灰分含量为0.40%或更低(14%湿基)。日式中华面的配方为100%的面粉、32%~34%的水、1%的盐和0.81%的碱水 K2CO3Na2CO3的质量比为 64)。日式中华面面粉的基本要求是 10.5%~12%的蛋白质和 0.33%~0.38%的灰分(14%湿基),为特殊筛选的面粉。

LL 面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盐水或碱溶液搅拌 10~15 min20~30 ℃ 15~30 min面带形成与复合面带熟化(15~40 min压延成预定厚度面条切丝,切断水煮冲洗和冷却,酸碱值控制 pH 4.0包装成枕式蒸汽灭菌(95~98 ℃30~40 min冷却包装气孔检查外包装成品。

2.5 冷冻面条

采用冷冻的食品保鲜技术,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口感和食用方便性。通过快速冷冻技术,在冷冻箱内储藏的熟面条的新鲜度可以保持1年。快速冷冻技术可以应用于很多类型的面条生产,其中最常见的是冷冻生面和冷冻熟面。冷冻生面的传统制法是先将生鲜面快速冷冻至 ~ 20 ℃,然后进行包装,再放入冷冻箱中储存。现代大规模生产则是将生鲜面先包装,然后快速冷冻。冷冻熟面的生产则包括煮面、冲洗,用低于5 ℃ 的冷水浸泡,装入方块型模具,快速冷冻至~ 20 ℃,然后传送到冷冻箱内储存。

为了尽可能地保留熟面的新鲜品质,要尽量缩短从煮好面到完成冷冻的时间。冷却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冷却会阻止熟面的膨胀,因此冷却水的量也是重要参数。冷冻面条的质量受储藏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从生产到运输再到最终消费,每个环节都需要经常性的和系统性的控制。储藏和运输条件对冷冻食品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冷冻面越来越流行,但是因为冷冻生面在储藏期间易发生脱水现象,所以产量相对较少,即使在日本,它们也仅占面条总产量的4%~5%。高吸水率和添加改性淀粉可以有效改善冷冻面条的质地。

1)冷冻生面

冷冻生面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盐水或碱溶液搅拌(10~15 min20~30 ℃ 面团松弛 15~30 min面带形成与复合面带熟化 15~40 min压延成预定厚度撒上淀粉面条切丝和切断包装 (每份100~150 g快速冷冻 10~20 min,中心温度小于 ~ 20 ℃冷冻箱储藏 (低于 ~ 20 ℃成品。

2)冷冻熟面

冷冻熟面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盐水或碱溶液搅拌 10~15 min20~30 ℃ 15~30 min面带形成与复合面带熟化(15~40 min压延成预定厚度面条切丝和切断水煮 (高于 98 ℃55%~70%含水量)冲洗和冷却 (产品的温度低于5 ℃装入托盘 (每份 200~250 g快速冷冻 20~30 min,中心温度小于 ~ 20 ℃取出面块包装冷冻箱储藏 (低于 ~ 20 ℃成品。

2.6 蒸面

蒸面条是指经过饱和或不饱和蒸汽处理鲜面条,即经过较长时间 4 min 以上) 蒸制的面条。大多数蒸面条都是碱面条,不过碱盐用量通常要比鲜碱面条低,碱性盐添加量0.3% ~ 0.5%,终产品水分含量通常在28% ~ 65%,其中水分低于32%的蒸面条在蒸制后被部分干燥处理。蒸面有独特的质量特征,与其他面条相比,它们的口感更有筋道,更耐咀嚼,更有弹性。另外,与用生面做成的热汤面相比,用蒸面条做成的热汤面,其蒸面的质构更加稳定,不易发糊。

蒸面条分为两大类型:低水分蒸面条和高水分蒸面条。以含水量35%为界限,含水量低于35%的为低水分蒸面条,面条表面比较干燥,所以易于操作,保质期也比较长。高于35%为高水分蒸面,主要是日本炒面

1)低水分蒸面

低水分蒸面的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盐水或碱溶液搅拌 10~15 min面团松弛(15~30 min面带形成与复合面带熟化 15~40 min压延成预定厚度撒上淀粉面条切丝和切断蒸面10~15 min→松散面条称量包装成品。

2)高水分蒸面

高水分蒸面通常是蒸制 4~6 min,并且在管道式蒸床中蒸制时,要向面条间隙性地喷水。如果面条没有吸收足够水分,则需要将蒸过的面条放入温水 65~70 ℃ 中浸泡约 2 min,或在沸水中煮约 1 min。然后用冷水冲洗面条,沥干水分后拌入 1%~2%的植物油,最后进行包装。高水分蒸面含有大约 60%的水分。

2.7 冷冻干燥面

冻干面又称FD面、FD冻干面。FD是英文 Freeze Dried 的简写,意为真空冷冻干燥。冻干面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鲜面条、汤以及蔬菜速冻,后在零下低温的真空环境中完成脱水干燥。冻干面像其他速食面一样,只需开水冲泡,即可恢复原来的面貌,且色、香、味基本保持不变。

冷冻干燥食品的总体品质通常优于其他类型的干燥食品。这是由于冻干面没有经过高温改变食物的物理化学结构,因此它的营养成分没有流失,基本与新鲜食物相等。此外,高达95%的脱水率使得食品保质期大大延长,在不破坏包装的前提下,可在常温环境中保存五年以上。但是,由于生产成本高而在商业上没有被普及。

冷冻干燥面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面粉 + 盐或者碱盐溶液搅拌 10~15 min20~30 ℃面团松弛 15~30 min面带形成与复合面带熟化(15~40 min95%相对湿度)压延压薄切丝,切断煮面(98~100 ℃ 65%~70%含水量冲洗和冷却 (小于 10 ℃装盘快速冷冻(大约 20 min)至~ 20 ℃→真空干燥 1~2 d)至低于 5%水分包装 (加料包)成品。


上一篇:中国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面食 下一篇:中国面粉的种类
连平县| 宁蒗| 洞头县| 社旗县| 廉江市| 漾濞| SHOW| 台北县| 武宁县| 渑池县|